傅文林:我眼中的谭恩

2023.03.30

认识谭恩好几年了,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工作室,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像是一位演员或歌手,估计是风度翩翩、俊朗的形象以及潇洒的气质让我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错觉。环视整个工作室,空间很大,局部二层的设计堆放了很多已经完成的作品,让人眼花缭乱。一组像是KTV的专业设备吸引了我的注意,在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他除绘画以外,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就是唱歌。之前本来我们在聊绘画,后来就转向了分享他对音乐的理解。聊到兴致盎然的时候,谭恩还会走到KTV设备前,按下电源键,看似随意地点几首歌,拿起话筒就唱起来。那种一气呵成、信手拈来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。怪不得朋友们说可能他是绘画圈子里最会唱歌的艺术家。

在后面的交往中,我了解到谭恩从3岁开始学习国画,12岁时笔法已经非常老练,在走向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路上,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求学阶段。他吸取了老师们宝贵的学习经验,毕业后在杭州继续发展,在杭州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弹指十年间,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。从懵懂记事到不惑之年,他前半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持续探索。期间他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,穿越过可可西里无人区,他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天道的崇敬,融入了他创作的血液中。

我从新加坡回到国内,多次到访谭恩的工作室,每次和他都有很多的交流。他近十年潜心创作、体验人生,领悟到很多绘画的心得,也收获了思想的火种。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转化成自己哲理性的思考,通过绘画探索未来的创作方向。也许前十年的沉寂就是为后十年的蜕变养精蓄锐,也是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绘画观念寻找突破。在他工作室的作品《众神的狂欢》和《云端之上》,以及“位面”系列、“传说·希望之光”系列、“东篱”系列、“心镜”系列、“山河归途”系列都让我印象深刻。在这些作品中,我们能看到不少关联和演变的线索,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区别,这都是谭恩艺术探索的真实印记。他也在不断地尝试和追问如何用自己的个性,让更多人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动。

艺术是一种典型形象,是一种意识形态。谭恩的作品张弛有度、收放自如,既有粗犷豪迈、热情奔放的一面,也有笔法灵动、细腻抒情的一面,还有以画寓言、充满幽默的一面。谭恩的这些方方面面,都体现了他自信和任性的本我。他的作品有的能体现深度的严肃审美,有的则是打破精英主义的桎梏,用有趣和好玩的方式让人一乐,充满了贴地气的生活感。在创意、想法、观念、思想的碰撞中,他不忘手上的“技术活”,这种对视觉图像的把控体现在他游刃有余地选择合理的技法、掌控各种材料的特性。他的绘画透露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升力,能带来一种令人愉悦的兴奋感。观众也能从谭恩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的崇拜,对生命的尊重,对生活的热爱,对艺术的执着。

谭恩的艺术探索依然在继续,在此过程中的实验如同他的歌——不到生命的尽头,不会知道他的歌单里的曲子还会新增多少。他就是一个艺术畅想者,愿他能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亦歌亦画,不断地延续自己的梦想。


2022年7月14日夜笔


(傅文林:新加坡中央美术馆馆长)